屈贤明:制造强基 智能引领 澎湃制造产业新动能

2023-11-28,

  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记者 陈听雨)强化工业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是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而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

  自2022年起,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连续两年将产业基础纳入征集领域,遴选具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的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

  中国制造如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如何以智能制造为抓手,走上“大而有韧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围绕上述问题,近日新华网科技频道独家专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屈贤明。

  从“大而不强”到“大而有韧性”

  “早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制造业在规模总量上就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了,但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当时的说法叫大而不强。”屈贤明说。

  “中国制造业在规模总量名列前茅,那是不是我们生产的都是一些低端产品呢?并非如此。”屈贤明说。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产业的国内外比较分析数据,当前,中国制造业已拥有5类世界领先产业和7类世界先进产业,其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41.31%。制造业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形成了低中高并存的产品结构,而且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体量可观。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双提升。据中国工程院数据,2015-2020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由0.97%提升至1.54%;其中仪器仪表、船舶、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和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每百万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2020年较2015年增长4%。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5年的5.97项提升至2020年的7.7项。

  此外,中国拥有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输出能力,以及产品和资本输出能力,在全球市场拥有一定话语权。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创新也十分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过去,中国制造业是大而不强,现在看起来,中国制造业显示了它具有充分的韧性,已经改变了‘大而不强’那种‘虚胖子’的现象,变得大而有韧性。”屈贤明说。

  夯实产业基础 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屈贤明指出,尽管中国制造业在规模总量上名列前茅,但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强化工业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短板的分析,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可聚焦于: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统称“五基”。

  “工业基础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决定产品质量和性能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假如没有工业基础的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就失去了源泉。”屈贤明表示。

  总结20年来我国“五基”发展的经验,结合近几年来发展环境的变化,屈贤明认为,在推进“五基”发展的路径上要不断创新,改变项目碎片化、投资分散化、成果难以产业化的状况。

  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过程中,屈贤明建议,产业基础再造应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入手,从三个层次进行布局、分类施策。

  首先,发挥政府的制度优势,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集中突破一批短板项目,解决大约10%的产业基础问题。

  其次,强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形成长效政策机制,解决大约20%的产业基础问题。

  坚持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优势,以培养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世界隐形冠军”企业为抓手,解决大约70%的产业基础问题。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企业是推行智能制造的重要主体,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政府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几年前的“脱虚向实”到如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制造业正走在“专精特新”的道路之上。

  今年,关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成为热门话题,有关支持政策纷纷出台,在屈贤明看来,究其原因,“专精特新”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转型升级的落脚点,也是各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对策之一。

  “当前,我国有约800万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45家,央企97家,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落脚点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目前不少省还没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家央企,如果关注‘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的培养,必有收获。”他说。

  他介绍,近几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出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前三、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的专精特新单项世界冠军企业,因其产品是零部件、材料和软件,是装在主机里看不到的,因此又称为“世界隐形冠军”企业。经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有望形成800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

  而竞争力强、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一些可以复制的成长模式和成功经验。屈贤明具体介绍,这些企业在特定行业“挖得第一桶金”后,就会选定主攻细分领域,吸纳培养领军人才,随后进行持续而专注的领域创新,直至手握核心技术和独特产品,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提升,占据细分行业制高点。

  “要解决我国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应寄希望于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世界冠军企业,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也要有更强的领悟力和敏感度,积极地去拥抱智能制造。”屈贤明表示。

  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显著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屈贤明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成效明显。首先,建成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据中国工程院数据,我国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209个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些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

  其次,形成了较好的数字化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工业软件销售收入突破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40余家,培育240余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的3.3万台增长到2022年的44.3万台。

  第三,重点省市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浙江、上海等正在进行未来工厂和企业形态探索。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屈贤明看来,正是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并与产业融合,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和引领智能制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有了技术上的牵引,具备了条件,智能制造就在中国恰逢其时地发展起来了。在制造强国的建设中,要数功劳最大的就是智能制造。现在各地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智能制造是很好的工具,很好的抓手。”他说。

  “在智能制造没有大范围推广时,去一家工厂、一个车间参观,看到有一台机器人,就很稀罕;但是现在再到工厂去看一看,哪个工厂要是连一台机器人都没有,那就很稀奇了。”屈贤明说。

  尽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但在屈贤明看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比如,试点示范成果突出,但大规模推广数字化转型的力量明显不足。我国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带动中小企业转型明显滞后。

  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有待加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需要进一步整合。

  此外,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工业软件自主化程度还不高。

  “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需要逐步升级和替代,未来,我们要把成功经验大面积推广,也要解决短板和问题。”屈贤明说。

  今后一二十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产生的智能制造,仍将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但也有升级的问题,如果说过去强调数字化赋能,今后要强调人工智能赋能。

  屈贤明认为,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最主要的结晶是产品,特别是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这也是智能制造的主战场。

  他举例称,比如,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汽车产业正朝着无人驾驶汽车的方向极速前进。

  又如,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机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轨道交通机车也历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数字化电力机车的进化,正向着智能电力机车的方向发展。

  屈贤明特别指出,“能源装备业的群体性突破革新将带来能源革命,这将使中国能源、甚至世界能源结构发生巨变。未来,工厂的主流发展方向是绿色、智能的融合,即绿色智能工厂。” (来源:新华网)

本文来源:屈贤明:制造强基 智能引领 澎湃制造产业新动能,IT资讯,电商资讯,科学资讯,业界资讯,快报,屈贤明:制造强基 智能引领 澎湃制造产业新动能,固定资产管理,业界资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本文内容整理收集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CRM论坛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处理。
云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专业销售和研发各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企业条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软件产品,产品作用功能优势明显欢迎来选购!咨询电话:1315712622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