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一种行政事业单位只拥有管理权和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经济资源,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使其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行政事业单位一个重要的命题。虽然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也相应改变,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随之变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实际情况,对不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变革的现有落后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无偿提供,所有权属于国家,管理权和使用权由国有资产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在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被盗、损毁、流失等风险,严重威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对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形成有关制度,对资产管理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威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促使国有资产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效益相应提高。满足工作需要、兼顾结构合理是国有资产配置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国有资产存量情况,谨慎提出配置计划,促使部门单位保持科学合理的资产结构,合理配置国有资产,对部门单位之间可以资源共享的,互相调剂余缺,减少重复购置、资产闲置,使国有资产能物尽其用,使用效益随之提高。
(三)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履职能力得到提升。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有效的监督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既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于全社会的履职能力,又能使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权利得到规范,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四)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建成勤俭节约型机关。通过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了单位运行过程中国有资产使用的各种行为,尤其是资产的配置和处置都有严格的流程,从源头上制止了浪费现象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勤俭节约型机关的建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国家财政拨款或者无偿调入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要来源,为非营利性质,没有经济效益的困扰,因此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只要求不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较少考虑如何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怎样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产运行成本。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学习,或者仅安排财务人员学习,导致一些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无法及时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有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没有专职人员负责,以财务管理等同于实物管理,从而削弱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资产清查工作容易走过场,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现象发生。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不紧密,相互融合得比较肤浅,国有资产全面有效管理受到制约,监督缺位,管理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单位内部对资产计划、配置、核算、保管、使用、处置、清查等的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同企业相比的资产成本理念,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资产闲置、随意处置、资产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发生。究其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部分制度没有落实。
(三)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在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促进资产的共享和资产管理的改善。第一、对需要配置的资产,可以与其他单位共享的,能通过调剂解决的,通过调剂解决。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难以获取其他单位资产富余或短缺情况,无法及时将本单位富余资产调剂到其他需要的单位或从其他单位调剂到本单位需要的资产。第二、对财政投资的一些公益性建设项目,项目的资金投入、管理实施和管护使用分属不同的部门单位,对于这部分财政资金,虽有相应的绩效考核,却缺少对财政投资形成资产的追踪问效,导致只负责投资,没有及时形成资产、形成资产却没有及时移交实际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没有及时将所使用资产入账等情况的发生。
(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多为财政无偿投入,资产管理人员关注成本效益比较少,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起步晚,尚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其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根据单位发展需要进行预先计划,资产配置没有完全进行预算管理,增大了配置的随意性,无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造成部分资产闲置,降低资产的使用效率。其二,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成本概念淡化,没有做到厉行节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增加单位运行成本,降低单位资产使用效率。
(五)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滞后。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上线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显现了该系统的统计上报功能,在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其功能显得生硬和滞后,无法适应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多样化的需求。
(六)财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综合管理评价财政部门由于机构和人员配置的限制,更侧重于对国有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监管,而忽略对造成资产管理混乱的一些根本性原因的监督检查,如单位内部约束机制的形成及落实、资产配备合理性及有效利用率、财政投资项目有无及时结算并按规定形成资产、接受移交资产单位有无及时入账并有效管理等。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使单位具备现代化资产管理能力。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需要单位内部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科学有效地管理国有资产。一方面提高管理意识。重视资产计划配置、使用保管、会计核算、清查处置等各个环节,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各岗位专职人员职责及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齐抓共管。另一方面创造学习氛围,促使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断进步。不仅注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同时加强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学习,通过组织培训、鼓励自学、加强交流的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健全单位资产内控管理制度。将国有资产管理全部流程嵌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对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分析相关风险点,设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约束机制,并有效落实,做到资产管理规范严谨,各个环节有规可循、有据可查。杜绝国有资产管理中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降低资产利用程度的情况发生。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使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保证资产账实相符、账证相符。
(三)加强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信息沟通。财政部门要做部门单位之间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沟通的纽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一是督促所管辖部门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及时掌握部门单位资产富余和短缺情况,联络相关部门单位调剂余缺,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二是对资金投入、管理实施和管护使用分属不同的部门单位的项目,各个部门不仅要对项目的资金投入、管理实施达成一致,也要对项目的会计核算、资产的形成及移交、后续的管理使用加强沟通交流,对影响资产使用效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制定防范措施。
(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在不影响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节约支出,效益相对增加,资产使用效率相应提高。首先,进行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资产现状,提出严谨并符合实际的购置计划,财政部门审批时,根据所辖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提出意见,对能够资源共享的资产,其购置计划不予批准,由部门单位之间互相调剂解决。其次,在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用最少的钱,干最大的事,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提高单位社会效益,提升单位社会形象。
(五)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是重要途径之一,重统计上报、轻日常管理是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目前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升级现有落后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建成兼顾统计上报和日常管理需要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实物资产进行二维码身份确定,资产信息平台动态管理。及时统计分析国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现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单位资产富余和短缺情况,实现信息共享,促进资产共享。
(六)财政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综合管理评价。各级财政部门提高人员配备,充分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和综合管理评价。对引起部门资产管理混乱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及时引导有关单位采取措施改善资产管理现状。由对国有资产的事中、事后管理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岗位设置、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的监督检查。重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追踪问效,在对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时,对所形成资产的会计核算、移交管理等的合规性进行考核。制定合理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督促所辖部门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对富余资产,协助调剂余缺。
四、结束语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管理要求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行政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及时分析评价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不断完善符合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淑如.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商业,2020(06):112-113.
[2]杨秀蓉.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9(35):99-100.
数据资产入表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该如何管理数据资产?
【数据分析小兵】专注数据中台产品领域,覆盖开发套件,包含数据集成、数据建模、数据开发、数据服务、数据可视化、数据治理相关产品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方案的分享。对数据中台产品想要体验、做二次开发、关注方案资料、做技术交流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
01
数据资产的定义
数据资产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盘点差异表,以物理或电子的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是拥有数据权属(勘探权、使用权、所有权)、有价值、可计量、可读取的网络空间中的数据集。这是百度百科对数据资产的定义,其实各大组织和机构对数据资产的定义都相似,我们可以把“数据”和“资产”拆开来理解。数据指以物理或电子形式记录的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结合到企业场景数据可展现为文件、文档、图片、票据、邮件、视频、数据库等形式;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可计量的数据资源。
02
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和数据资产入表的大背景下,数据已然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蕴含无限潜力,这绝不再是仅仅浮于表面上的说说而已。数据资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数据资产能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运营和创新动力,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2、随着数据资产的价值被不断地分析和挖掘,数据资产可以转化成为数据产品进行销售,为企业带来利润;
3.数据资产入表已经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执行,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项,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
数据资产管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把数据原矿提纯为数据金子的必要手段,更是将数据做为资产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数据资产的管理跟对土地、人力、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同样重要。
03
企业如何做好数据资产管理工作?
数据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且专业的工作,我们可以将数据资产管理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摸家底、建体系、接数据、抓运营和数据变现,如下图所示。
其中每个步骤都需要对应的能力和系统功能来支撑,来满足数据资产管理的各种需求。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帮助企业管理数据资产的工具,它提供一系列功能和能力,来提高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可访问性和价值。接下来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数据资产管理的五大步骤分别需要哪些能力。
第一个步骤摸家底-- 资产盘点能力
资产盘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人工盘点,也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来辅助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是如何帮助您做资产盘点的。
1)第一步,数据发现
通过端口扫描,自动定位数据存储位置,识别数据库的数量、IP、端口、类型等信息,从而快速发现数据源,分析数据库资源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规则匹配等方法识别数据语义内容,洞悉数据背后的业务含义,从而判断数据的属性、梳理数据间的关系,从大量数据库表中识别重要核心数据和业务数据,实现数据资产由“暗”到“明”。
2)第二步,数据分级分类
基于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将数据按照行业、业务领域、数据来源、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敏感度等维度进行归类,定位敏感数据分布,可以对敏感数据进行针对性防护和数据监控,提高数据安全防护体系质量和稳定性。
3)第三步,数据资产报告
对资产进行数据发现和数据分级分类处理之后,生成数据资产梳理清单和数据分级分类报告资产盘点差异表,让企业知道自己有哪些数据资产,存储在哪,关系如何。
第二个步骤 建体系-- 规范体系能力
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数据资产入表,大家都戏称为“一把手工程”,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要想做好数据资产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建体系。
1)第一步,建立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支撑,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数据资产管理团队,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角色以及管理制度,确保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2)第二步,制定数据标准规范
需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的定义、格式、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标准,确保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第三步,制定数据管理流程
最后,企业还需要制定数据的管理流程,涵盖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规性。
第三个步骤 接数据-- 数据集成能力
在第一个步骤中,我们进行了资产盘点,知道了有哪些数据资产,但是这些数据仍然各自存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将这些数据接入、处理后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这就需要数据集成的能力来实现。
1)第一步,数据接入
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入模式,以标准化、模块化、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接入;提供采集全面、动态可配的数据接入机制,将分散在各地的数据接入数据资产管理平台。
2)第二步,数据加工
将数据统一接入后,数据的质量其实是参差不齐的,而数据加工就是实现数据标准化的一个过程,包含了数据的清洗、关联、比对、标识、对象化等操作,在数据加工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采用图计算和内存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价值提升;在数据加工过程中,引入模型体系和标签工程和知识图谱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价值密度,为数据智能应用实现数据增值、数据准备、数据抽象。
3)第三步,数据仓库
数据经过加工后,形成了高质量、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我们将这些数据统一存储在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提供数据的编目和管理功能,我们将数据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和逻辑进行归类,形成各种主题库,比如,我们将保险行业的人寿险、财险、车险、养老险等业务系统中承保相关的信息汇总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承保”主题库。数据仓库能够极大的提升数据分析、数据开发的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为企业决策和数据资产变现提供支撑。
4)第四步,数据服务
我们将经过接入、加工以及挖掘分析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API接口、数据报表、数据下载等)提供给用户使用,这种业务模式就是数据服务。简单来说数据服务就是通过数据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据服务,并进行服务的发布和分享,来满足内外部用户的数据需求。
第四个步骤 抓运营-- 数据管理能力
1)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主要用于描述数据属性,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而元数据管理功能是对元数据的基础信息、分类信息、关系信息、字段信息、表信息进行管理。元数据管理的主要应用场景是针对企业的专业数据库(例如医疗行业的住院、临床、病案等业务系统数据库)进分析梳理,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字典,形成管理规范,并对无效数据进行上报清理,提高数据的整体质量。
2)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是系统间共享的数据,是参与业务事件的主体或资源。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主数据是那些具有高业务价值,高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重要业务数据,例如客户、产品、设备、地点等。主数据的管理对于确保企业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主数据的管理通常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梳理出高价值、高共享的业务数据,做为主数据;二是建立主数据的标准;三是将主数据的建设成果输出下发到业务系统,支持数仓建设和数据分析等业务。
3)数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制定企业数据质量检核体系,包括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和数据质量评估规则,质量管理功能按照制定的指标和规则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测、检查和评估,快速定位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受影响的范围,并从源头进行治理,输出数据质量评估报告,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数据资产目录
数据资产目录是对企业所有数据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的手段,是企业的数据资产的清单,方便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数据资产包含多种类型,可以是数据治理后的标准数据,也可以是数据分析建模、数据可视化后产生的数据,我们可以统一称为数据产品,而数据资产目录就是管理企业所有数据产品的工具,企业通过元数据将数据产品进行标准化的注册、管理等操作,让最终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发现并使用数据产品。
5)数据安全管理
主要是对数据设定一些安全等级来评估数据的安全风险,来完善数据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规范,通过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包括数据的生成、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等实现事前可管、事中可控、事后可查。
第五个步骤 数据变现-- 数据应用能力
1)数据分析
为用户提供的自助式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用户可以把自己的业务思路,注入到自助式数据分析建模工具模型中,根据业务经验形成数据分析研判模型,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支撑。建模工具会提供预置的算子组件,通过拖拽的方式将数据与算子进行组合,设计业务分析模型,整个设计过程均通过可视化方式实现,帮助企业降低数据分析门槛,提高数据分析工作效率。
2)数据大屏
数据大屏功能,面向多行业、多场景数据可视化需求,提供低门槛、高效率、优效果的可视化页面设计能力。提供丰富的大屏模版,通过拖拽组件方式快速搭建,满足企业管理决策、数据画像、数据大屏展示、移动应用分析、自助式分析、企业驾驶舱等多种场景需求。
热点文章
自研产品
1.
2.
3.
4.
5.
6.
本文内容整理收集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CRM论坛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处理。
云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专业销售和研发各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企业条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软件产品,产品作用功能优势明显欢迎来选购!咨询电话:13157126221